01
這個職場故事說起來有些沉甸甸。
前同事小君,今年31歲。
大學畢業后,他進入某電力國企。電力公司的基層,工作地點很多都在偏僻的鄉下,終日與戰斗機般大的蚊子為伴,唯一的娛樂是當地鎮上的KTV,只有3個包間。
兩年后他離職,理由是:青春不能浪費在山溝溝里。
后來他去了北京,又輾轉到杭州,花兩萬多學了平面設計,那時我們成為了同事,他月薪五千。
過了不到一年,他又坐不住了,決定南下深圳,找找機會。
前幾天看到他QQ更新了狀態,發了幾張照片,配圖文字:
招聘會人好多,希望今天能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!
招聘場地熙熙攘攘,人頭攢動。31歲的他,看似有很多選擇,但其實沒什么選擇。
畢業幾年,國企、民企兜兜轉轉,他始終沒找準自己的定位。
在工程師→設計師→銷售員跳來跳去,工作資歷不升反降。
年齡,并沒有為他的資歷代言,反而變成他求職、晉升的一道隱形阻礙。
02
古人云:三十而立。
《論語》里解釋說:三十歲的人,應該依靠自己的本領,獨立承擔生活責任,并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。
我們的三十歲,有一份特殊的儀式感。
30歲是職場的一道坎
有句話是這樣說的:
三十歲之前,企業看中你的潛力;三十歲之后,企業要看你的實力。
為什么大公司格外喜歡到大學里進行校招?因為他們有財力、有耐心等待一個有潛力的人在自己手里成長。
所以剛畢業的大學生不必太過擔心自己因為沒經驗找不到工作——能力不夠文憑來湊,文憑不夠英語來湊,英語不夠實習來湊,總有你能插進去的縫。新人菜鳥沒經驗很正常,沒有人會因為這個責備你。
但是,到了三十歲,如果你還捏著簡歷出現在招聘會上,想找到一個符合你年齡的職位,這就有點不妙了。
為什么30歲是職場的一個坎?
30多歲的職場人,但凡是之前有點積累,一般不會出現在招聘會上和年輕的應屆生搶飯碗。
——要么在一個公司供職五年以上,氣定神閑的等待升職加薪;
——要么在網上拋出簡歷后,坐在辦公室里,等著獵頭來一遍遍騷擾你(無貶義,被人惦記是好事兒)。
沒有獵頭理你,可能說明了一個問題:你的簡歷乏善可陳,既無亮眼的項目經驗,亦無任何有效人脈,獵頭也是有心無力。
主動遞簡歷,出去面試,符合年齡資歷的經理崗位卻一票難求。你不得不說:“愿意接受初級崗位?!?br/>
HR聽了,免不了犯嘀咕:怎么搞的,是不是要來我公司養老?
很多大公司,有成熟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,但,那是針對優秀有潛力的應屆畢業生,30歲的你如果不夠出色,幾乎沒可能成為他們的目標。
03
什么樣的人,30多歲還有旺盛的職場競爭力?
中高層干部,經理人,XX總監,首席XX官;
技術崗的專業人士:這個工作,非他不可,沒他不行;
沒什么優點,但對流程和行業非常熟悉,俗稱“老司機”——你辦事,老板放心。
如果這三樣都不沾,那你在職場的處境,將隨著年齡的增長,變的越來越被動。
如何做到不可替代,跨過30歲危機?
這句話太重要了:
三十歲之前,企業看中你的潛力;三十歲之后,企業要看你的實力。
做過什么項目?有過什么成就?什么是你的核心競爭力?
二十出頭剛進公司時,你可以大大方方的要求公司給你出人出錢培訓,且大公司不用你提醒,自己就有完備的人才培養計劃;
但幾年之后,逼近三十歲,一定得有這樣的自覺性:成長只能靠自己,要給自己做規劃。選中一條路,無外乎下面三個塑造方向:
做領導
——對職位、頭銜在意的,多鍛煉職場情商,拓展人脈,往上爬,當領導
我前公司就有一位空降的領導,四十多歲,脾氣極臭,氣跑了好幾個助理,但公司還是年薪百萬、好吃好喝的養著他,為啥?因為之前十多年的職場生涯里他積累了超級豐厚的人脈資本,只要自己領域內的,幾乎沒有什么搞不定的談判,而且結果豐碩經常超出公司的預期——這種人,公司怎么可能不巴結他?
當大牛
——喜歡鉆研技術、且智商在線的,讓自己成為領域里的技術大牛
他們是獵頭追逐的對象。因為技術實力爆棚,被獵頭挖來挖去的例子實在太多了,尤其是互聯網行業,有實力的CTO跳個槽,不給漲個十萬二十萬,他眼皮都不帶抬的。
還說,BAT的資深產品經理,天天被風投天使圍堵:出來創業吧!難道你想一輩子打工?你做什么我都給你投錢,出來呀!
拼資歷
——忠誠度高,做公司的有形資產
如果你不想吃苦鉆研技術,又不屑于鉆營,也認可小富即安的生活,那就扎根一家大公司,老老實實的跟人拼經驗,拼資歷,拼忠誠,十年二十年下來,你也是這家公司寶貴的有形資產。
04
不管拼技術實力、職場情商還是流程經驗,都不是很容易的事,你要和別人有差異。
差異,才是你的存在價值。
比如我技術比別人高,比如我很會鉆營;比如在某件事上,我比任何人都經驗豐富——這就是差異,別人做不好,就你能做好的東西,這就是你的價值。
和別人的差異,就意味著你有了自己的職業特征。而職業特征,就是公司留下你的理由。
以前碰到過這樣一件事:我作為工程師入職了一家公司,干了幾個月之后,領導約談,說經過一段時間觀察,覺得我非常會搞培訓,我帶出來的新人上手都很快,公司有意讓我全職做技術培訓。
公司的考量是這樣的:指派我做全職培訓師,負責培訓所有進公司的新人,其他的同事就可以騰出手來去做別的事。這樣一來,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大提升。
擅長教學、培訓,善于溝通,這就是我所體現出的差異化的價值。
可能別的同事在技術上比我優秀,但是他帶不好新人,造成人員流動,團隊不穩,工作效率下降,這一點對公司絕對是損失;但別人做不好的,我能做好,而且做的有特色,給公司省錢、提效率,這也成為了我升職加薪的理由,也成為老板留我在公司的理由。
公司里都是出來打一份工、賺一份錢的人,如果你和別人一樣,沒有自己的閃光點,也就意味著,這份工,交不交給你都無所謂;這薪水,自然是給誰都一樣。
一旦你被認為是“沒什么特殊的,跟別人一樣”的人,就只能獲得一些無所謂的工作。這樣一來,就不是你挑工作,捏著鼻子挑肥揀瘦;而是工作挑你,啥樣活你都得接,不然就沒的選擇。這樣的你,就會離上升通道越來越遠。
你剛畢業,可以安慰自己,我剛出來工作,我還沒資歷;
你二十五歲之前,也可以安慰自己,我經驗少,還沒找到自己的定位;
但二十七八歲的時候,如果自己都沒有發現自己的閃光點,自己的不可替代之處,還指望誰能發現你呢?公司嗎?領導嗎?
如果你還沒到三十歲,恭喜,在職場上,你還有時間試錯,但是要抓緊;
如果你已經三十歲了,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——請你一天也別耽誤,反思自己,找準定位,做出改變。
立刻,馬上。